本阶段包括步骤三至步骤二十。
目的:让学生通过“认识-探究-分析”递进式实验,了解发酵罐及灵芝相关知识,针对关键步骤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实验设计,深入理解灵芝发酵原理。操作成绩部分中设定参数后得到菌丝体与多糖含量值由真实实验数据拟合成公式得来,公式具有理论最大值,学生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最大值相比,即得到分数。
1步骤三:发酵罐各部件的认知。
在实验开始前对大型发酵罐罐体部件进行学习,点击各个按钮查看各部件所在位置与功能。
目的:掌握发酵罐工作原理,领悟大型发酵罐的部件功能及所在为位置,并分析与实验室的小型发酵罐的异同。
图6 发酵罐认知界面
2步骤四:灵芝种类和生长过程
对本实验的对象灵芝生长过程与品种进行学习,点击按钮观看灵芝生长过程与品种介绍。
目的:学生通过对灵芝生长过程、品种等知识的学习,掌握灵芝的药用价值,感受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
图7 灵芝认知界面
3步骤五:预习考核。
点击右下角实验考核进行预习效果的考察。
目的:对上述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并深入了解药用菌物发酵原理及意义。
图8 预习考核界面
4步骤六:空消。
原理:在投料前,空气管路、种子罐、发酵罐必须用蒸汽进行灭菌,消除所有死角的杂菌、芽孢,保证系统处于无菌状态。
目的:通过空消压力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效果:在实验开始前点击提示按钮设置蒸汽压力并开始空消,若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会出现提示。开始空消后出现空消细节及相应压力、温度变化曲线。
图9 空消压力探索界面
图10 空消过程界面
5步骤七:麸皮添加量单因素考察。
设计麸皮单因素考察实验,填入5个想要考察的麸皮添加量。
原理:麸皮为培养基中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一般含量在1-6%之间。
目的:通过考察液体培养基中麸皮单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让学生掌握麸皮添加量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添加量。
效果:若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会出现提示。输入完毕后,可查看相关曲线图。
图11 麸皮单因素考察界面
6步骤八:酵母膏添加量单因素考察。
设计酵母膏单因素考察实验,填入5个想要考察的酵母膏添加量。
原理:酵母膏为培养基中重要的氮源,一般含量在0.1-0.3%之间。
目的:通过考察液体培养基中麸皮单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让学生掌握酵母膏添加量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添加量。
效果:若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会出现提示。输入完毕后,可查看相关曲线图。
图12 酵母膏单因素考察界面
7步骤九:糊精添加量单因素考察。
设计糊精单因素考察实验,填入5个想要考察的酵母膏添加量。
原理:糊精为培养基中重要的碳源,一般含量在1-3%之间。
目的:通过考察液体培养基中麸皮单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让学生掌握糊精添加量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添加量。
效果:若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会出现提示。输入完毕后,可查看相关曲线图。
图13 糊精单因素考察界面
8步骤十:磷酸二氢钾添加量单因素考察。
设计磷酸二氢钾单因素考察实验,填入5个想要考察的酵母膏添加量。
原理:磷酸二氢钾为培养基中重要的无机盐来源,一般含量在0.1-0.3%之间。
目的:通过考察液体培养基中麸皮单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让学生掌握磷酸二氢钾添加量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添加量。
效果:若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会出现提示。输入完毕后,可查看相关曲线图。
图14 磷酸二氢钾单因素考察界面
9步骤十一:培养基综合考察。
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设计培养基综合考察实验。分别填入合适的培养基添加量。
原理:培养基是灵芝发酵的关键,灵芝是木腐性菌物应选择针对植物性菌物的培养基。充足且合理的碳源、氮源、维生素和无机盐配比可以让发酵生产事半功倍。
目的:以单因素考察为基础,进行培养基配方的综合考察。让学生对灵芝发酵的关键环节有更全面的理解,对发酵原理及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更深刻的学习。
图15 培养基综合考察
10步骤十二:添加消泡剂。
根据提示点击消泡剂添加阀,设置消泡剂添加量并开始实消。
原理:实消时要向培养液中加消泡剂,以避免发酵时泡沫过多,产生“溢罐”现象,引起投料损失。
目的:通过对消泡剂添加量的考察,让学生了解发酵产生泡沫的原因,意识到消泡的重要性,并掌握合适的消泡剂添加量。
效果:若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会出现提示。输入完毕后出现实消动画,动画结束后出现培养基综合考察结果(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含量)。
图16 消泡剂考察界面
11步骤十三:通气量考察。
在操作面板填写通气量。
原理:通气量对灵芝菌丝体的生长和胞内多糖合成有一定的影响。大生产以0.5~1.5:1为适宜通气量。
目的:通过对通气量的考察,使学生了解到发酵过程中需要通入空气的原因,熟悉通气量过大或过小的危害,掌握合适通气量范围。
效果:若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会出现提示。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进入下一个发酵罐参数设定。
图17 通气量考察界面
12步骤十四:温度量考察。
在操作面板填写发酵温度。
原理:发酵过程中,温度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若不能控制到最佳温度,对发酵完成后的多糖含量以及菌丝体数量均有巨大的影响。26-30℃是最佳温度。
目的:通过对温度的考察,使学生了解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熟悉温度对发酵产物形成的影响,掌握合适温度范围。
效果:若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会出现提示。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进入下一个发酵罐参数设定。
图18 发酵温度考察界面
13步骤十五:搅拌速度考察。
在操作面板填写搅拌速度。
原理:搅拌可以使发酵物分散均匀,使温度、氧气、pH分散均匀。偏小导致溶氧量少,导致菌丝生长周期延长;转速过快,菌丝体生长形态不佳。一般大生产以75-125 rpm为好。
目的:通过对搅拌速度的考察,使学生了解发酵过程中搅拌速度的重要性,熟悉搅拌对发酵液物质分散的影响,掌握合适搅拌速度范围。
效果:若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会出现提示。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进入下一个发酵罐参数设定。
图19 搅拌速度考察界面
14步骤十六:发酵天数考察。
在操作面板填写发酵天数。
原理:足够的发酵天数可以使灵芝充分发酵,菌丝体数量增加,多糖含量增加。发酵天数过多,培养基营养不足,导致菌丝体和多糖含量下降;发酵天数过少,导致发酵不充分。一般大生产以发酵2-5天为好。
目的:通过对发酵天数的考察,使学生了解发酵过程中发酵天数与发酵终点的关系,掌握合适的发酵天数范围。
效果:若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会出现提示。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进入下一个发酵罐参数设定。
图20 发酵天数考察界面
15步骤十七:发接种量考察。
在操作面板填写接种量。
原理:接种,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灵芝菌种移接到发酵罐培养基质中的过程。本步骤将灵芝菌种从种子罐直接用无菌蠕动泵转移至发酵罐中。一般在5%到20%左右(按培养基的体积计)。
目的:通过对接种量的考察,使学生了解发酵过程中接种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掌握合适的接种量范围。
效果:若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会出现提示。随后出现发酵过程、发酵结果及取样、出料、清洗按钮与动画。
图21 接种量考察界面
图22 发酵结束界面
图23 发酵参数考察结果界面
图24 出料界面
图25 清洗界面
16步骤十八:灵芝发酵完整参数设置。
分别根据培养基配方与发酵罐参数考察结果,填写完整综合的参数设置,并得到最终菌丝体和多糖含量。
原理:培养基配比和发酵罐参数是灵芝发酵生产的两大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故本步骤可以让学生对上述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得到最佳的完整的灵芝发酵过程参数设置。
效果:填写合适的参数,若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会出现提示。可以点击按键返回查看单因素考察结果。
图26 培养基与发酵参数综合考察结果界面
17步骤十九:菌丝体显微观察。
出料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体形态,点击各菌丝体种类,查看形态。
目的:通过对菌丝体形态的观察,掌握不同菌丝体形态的功能及名称。
效果:点击按钮,出现相应菌丝体形态,进行学习。
图27 显微观察界面
18步骤二十: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含量检测。
从简单原理出发,模拟实验室检验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含量方法,对取样产物进行分析检测。
原理:离心、洗涤、烘干至恒重后称定菌丝体的生物量;水提醇沉法提取菌丝体中的多糖,并用硫酸苯酚法将多糖染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多糖含量。
目的:通过对样品的检测分析,使学生了解检测原理,熟悉检测步骤。
图28 实验室分析检测界面